记者从统计部门获悉,2009年,周边城市来沈购物份额占沈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30%。
“都是老主顾了,我再多拿20件,给便宜点吧!”4月3日,来自本溪的时装店老板左女士一边与五爱服装城的批发商讨价还价,一边告诉记者,这里的服装样式多、款式新,在这里拿的货回当地能够全部卖掉。
2009年以来,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频繁出台,反映沈阳商业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快速增长。而正是一个个像左女士这样的外地人,为沈阳“社消额”作了接近30%的贡献。以商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沈阳市中心城市的地位,客流、资金流、物流正在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聚集。市服务业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同比增长18.1%。
点评:加速发展就像滚雪球
沈阳大学金融系主任姜伟向记者表示,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对沈阳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相互发展会有一个更好的良性促进作用。
“从历史上看,沈阳在地理位置和发展建设上一直居于八城市的核心,有着较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姜伟说,沈阳在成为沈阳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后,会进一步发挥其向心力和辐射力的作用。
谈到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沈阳消费商业环境的影响,姜伟表示,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周边城市的人来沈阳购物消费,但受观念影响,受路途影响,外地人来沈阳购物还是有很多障碍的。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加强,从地理上、从心理上拉近沈阳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市与市的关系就更像现在沈阳区与区之间的关系。弱化跨地区消费的障碍、逐步改变周边城市人的消费习惯,从沈阳这个中心城市来看,外地来沈消费的人群会更多,能促进沈阳商业的发展。沈阳商业的发展又能吸引更多的周边城市人群来购物,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整个地区的加速发展。这就像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