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企业资讯 »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不布局,就出局

发布日期:2015-05-28  中国POS机网

从仅有数十人的小厂,到如今拥有上万名员工,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型集团;从40多年前生产半导体收音机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现在销售版图横跨世界的3C业界航母。海信走了一条让世界企业都为之赞叹的道路。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不布局,就出局

纵观企业发展的历程,“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战略,是指引着海信人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旗帜。一次次产业转型,一次次成功,海信似乎总能洞察市场背后的先机,这种持续稳健的成长背后,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智慧。

黄海之滨,青岛。这个有着浓厚德国建筑风情的城市,是诞生过数家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企业的地方。拥有着40余载历史的海信集团(以下简称:海信),就矗立在这片胶州半岛的土地上。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不布局,就出局

海信集团,作为一个发源于1969年的本土企业,用其独到的战略眼光,不但成就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航母的成功,并让它的航迹,遍布了整个世界。

40多年来,海信人在这块土地上起步,用眼光、韬略、智慧和勤奋创造出了一个个足以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奇迹。翻开海信的历史,仿佛翻开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翻开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

善于谋者,思而后动

40年有多长?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对于海信来讲,40年的风雨沧桑,足已让它从一个生产半导体的国有小厂,成长为产品遍布海内外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握有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研发基地遍布亚欧美;旗下产品遍布全世界... ...这一串串光环,彰显在今天的海信集团成绩单上。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更是如此,要在这片丛林中成为王者,必须有着独到之处。

在业内人士看来,拥有着众多殊荣的海信集团,其独到之处、最值得学习、也是最难效仿到的,便是布局二字,这两字也是海信在发展中经常被提到的。

“不布局,就出局”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到的一句话。海信的成功得益于坚持技术立企和稳健经营的战略,而稳健经营的战略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一环,就是理性谋局。

商场如战场般波诡云谲,多少商界精英曾经折戟沉沙。用理性的眼光来洞穿市场,便成了商战中的艺术。布局,是海信在成长和发展中能步步稳健的前提。

其实,从海信的诞生之初看起,远大的战略眼光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

1969年,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以生产半导体收音机为主业。在看到电视机市场的广袤前景时,海信预测到媒体的格局将会发生大的转变,随即果断转向彩电制造,进行了海信历史上第一次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中国彩电业,一直到80年代都是产业导入期。但市场敏感度极强的海信,在一开始就已看到了机会,张开羽翼,抢占先机。1978年9月,我国首台CJD18型彩色电视机就是从海信诞生的。仅仅过了半年,青岛电视机总厂成立,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

1985年4月是海信发展史上的一个节点,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全国电视业第一位,海信实现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腾飞。正是这次产业调整,让海信集团尝到了提前布局、及时转型的甜头。

如果说第一次的转型只是海信偶然的试手成功,那么周厚健上任后的海信,走出的确是一盘不折不扣、步步为营的好棋。

当员工评论起周厚健这位海信的总指挥时,无不认为是他的长远眼光,指引了海信不断向前。

1992年,年仅35岁的周厚健执掌海信的帅印。这位给人印象温文尔雅像工程师一样的人物,用他先见睿智的眼光、雷厉风行的态度、大刀阔斧的动作,带领海信在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借势而为,乘风破浪。

周厚健上任后的海信,举措不断。1993年3月,海信投资2000万元,生产商用收款机,成为中国最大的生产厂家;1997年,海信变频空调上市,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行业唯一零投诉空调品牌;2000年9月,海信与日立公司签定CDMA项目合作协议,联袂进军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领域... ...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90年代,海信从战略规划到实施执行、从谋局到布局,一招招好棋走得掷地有声。

到了2001年,海信已经基本构筑了一个资源共享,交互发展的3C产业结构,完成了海信发展史上第二次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旗下的主导产品已经覆盖电视、空调、计算机、CDMA、信息软件、网络防火墙、光电产品等几大门类,共500余个品种。

海信的战略和布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几十年前还是生产收音机的小厂,在攻城掠地一般抢占国内外电子信息市场的过程中,羽翼渐丰,实力渐强。

有业内人士评价,海信的这种布局要归功于战略的得当,要归功于敏锐的市场嗅觉。但在冷静的周厚健看来,海信的布局之道并不仅限于此,简单的看到市场前景、单纯的靠预感去打拼,并不是海信奉行的稳健作风。

对于集团发展的远景,周厚健有着清晰的打算,把海信做成一个有品质的企业,就要真正转型,从企业形象到技术、再到有形载体的海信系列产品转型以及渠道的转型。

目前的海信,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已经做好准备,全面向智能化发起冲击。在竞争激烈的家电红海中,周厚健认为,只有智能化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蓝海,只有智能化才能给海信带来又一个阶段的繁荣。

握胜算者,业精于诚

纵观海信这艘航母的发展足迹,没有可靠的动力来源,不可能走得长远。而现代企业的动力,则来源于技术的研发和掌控。

海信早就明白其中的道理。技术立企,是数十载来未曾撼动过的信条。

做技术出身的周厚健,比常人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无线电系的他,在刚进入海信时,就是在车间任技术组长。

正是由于强烈的技术意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带领海信沿着技术立企这条路走向康庄大道。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研发的心态就像是播种。不同的是,这种播种不但回报周期不确定,甚至能否开花结果也未可知。但海信对待技术研发的态度是:没有播种,就绝不会有收获。

从周厚健走马上任开始,海信就开始在技术上苦下了一番功夫。通过陆续投入资金人力,海信在平板电视、数字电视、视频处理技术的研发上接连发力。

收获的季节终于在2005年到来,其品牌电视占有率从2003年中国市场的第五位,一跃成为国内的第一位,并连续保持着领先态势。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市场王者的地位一经确立,更要下大力气保持技术的领先。2005年以后的海信,更是在技术上不遗余力。

标志性的一页出现在2005年6月。就在这个时点上,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成功研发,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为此,温家宝总理题词肯定并鼓励海信:“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这是对海信非常大的肯定。而周厚健看到更多的是信芯对产业的推动力量。他说:“海信信芯的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半年时间里直接导致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信芯的开发成功不仅解决了自主生产、自主应用的企业难题,更重要的是它给整个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在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周厚健带领的海信集团尝到了依靠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从而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甜头。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金融危机是一场考验企业的“大退潮”,也是能充分检验品牌的抗危机、抗风险内力和强大的赢利能力的机会。

面对这场大退潮,在技术实力雄厚的海信看来,恰恰成了一次收获的良机。2009年,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96%;在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6%的大环境下,海信逆势而上,出口增长17%。在大量出口加工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之时,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海信依然坚挺。

周厚健总结道,之所以海信集团能够扛得住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一片哀鸿中异军突起,靠的正是多年的技术研发对市场支持能力的不断提升,这让海信业务恢复比较快,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在周厚健的带领下,海信人意识到了,技术创新才是产品质量的根本。创新不仅仅是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同时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

技术可以决定产品的属性,也决定了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度。海信不但把坚持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立足自主研发、技术孵化产业,同时还不断追求卓越,把产业向高端延伸、拓展。

3G终端技术正是海信把产业不断向高端延伸的成果。作为国产手机中的佼佼者,海信3G终端技术的成功,打破了国外视频处理芯片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大大提升中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这一切的硕果,都结在技术立企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之上。也正是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坚守,海信的努力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

周厚健认为,海信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具有3C产业架构的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正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和拓展的结果。

在技术为先的指引下,海信先后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大量引进人才,坚持“非国际领先技术不引进,非国内领先产品不生产”的经营理念,确立了“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发展战略。

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海信拥有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也是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首批国家质量奖获奖单位。

海信在青岛、顺德、北京、深圳、北美、欧洲等地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座落在青岛,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海信研发中心总部,汇聚了全球专职技术开发人员2000多人,其中有50多位高级专家和博士。

海信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在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下,使海信的技术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在海信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立企的大旗仍然将岿然耸立。

“必须‘更高更快’。高,高在技术与工艺。必须加大工业设计的投入,注重工艺技术与人才的引进,注重包括外观设计师在内的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和引进。要说快,就是速度要更快。”在谈到今后海信的发展时,周厚健这样说道。未来的海信,将是一个走高端产品的企业、是一个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一个经营模式更开放的企业。

面对未来的竞争,周厚健信心十足。他表示,海信将持续践行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真正担当起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责任,为民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谋大局者,合纵连横

一艘航母的周围,必须有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一同构成战斗群。海信这艘3C产业的航母,也同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合并,产业整合一步步强大。

在海信稳扎稳打的背后,是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周厚健和他的团队。正是这个团队所实施的大小10余起成功并购,大幅提升了海信的资本实力、市场空间和产销规模。

早在1994年,周厚健就看到了资本的力量,大胆进行了尝试。当年3月,他以异地划拨方式打造出青州海信电器公司。之后,他又以债权变股权方式分别成立临沂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肥城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到8月29日,海信集团暨海信电器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这艘3C业界的航母终于成型。

这艘已经正式出海的航母,并没有停下它扩张的脚步。1994年9月份,海信以投资控股方式投资组建海信淄博电子有限公司。随后,海信又以“品牌、管理、渠道、技术和少量货币资本激活存量资产”模式,并购辽宁金凤、贵阳华日、北京雪花、南京伯乐等企业。

在这一系列大气磅礴的举措之下,国内电子产业领域,已尽是海信扬帆之处。但海信并购大旗挥舞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模式成功挽救并最终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

每个业内人士都不会忘记海信运用代理销售模式收购科龙的成功案例。这件写进海信历史的浓厚一笔,开创了上市公司并购的先河,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范例。

这段经典,还要从2005年的科龙说起。2005年的科龙,已经从一个威震一方的家电企业沦落成无人敢碰的“炸药包”。不但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诉讼缠身,而且还账户冻结、屡遭兼并、前景不明... ...

然而就在这时,周厚健带领着海信果断站了出来。从2005年7月收购达成意向,到2006年12月14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收购,前后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海信如愿以偿的收购了这家已经看似风雨飘摇的企业。

这次收购着实震惊了业界。媒体的聚光灯也都集中在了向来是埋头苦干、稳健风格的代表——海信的身上。

就当大多数人对海信的这个决定正确与否心存疑虑的时候,周厚健却信心满满。

其实,在周厚健看来,海信虽然在之前有过几笔收购,但并不能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收购高手。然而收购方案的提出,给了看低海信的人一个凶狠的回击。在收购科龙之初,海信已经提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详细方案,决定通过压缩海信的资金周转、节省成本,去消化海信付出的收购成本。

这种收购模式看似简单,但却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四两拨千斤的妙处,就在于直接注入资金启动生产,并能够保障资金安全,同时用海信的强大渠道打开通路,形成连续的产销循环。随之,资金只要形成正常周转,供应商和银行的债务就有望转为良性负债。

当时这一模式的提出,立即被政府和监管机构认可。在海信的协调和提供条件下,供应商也纷纷表示支持。“先援手经营,后进行资本谈判”的并购模式开启了“问题公司”重组的全新路径。

等到周厚健在媒体面前公开谈论收购科龙,已经是2007年初。这位目光深邃的指挥家,面对媒体时的一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更多人明白了海信收购科龙背后的长远打算。

数据说明了一切,从海信收购科龙协议签订直至股权正式过户,科龙公司在长达17个月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垮掉,甚至恢复到与同期持平的水平。海信科龙在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8.22亿元,同比增加26.43%;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加494.57%。

这不但是一种模式的创新、长远的布局,海信并购科龙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和企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世界上并购案大凡成功的,是首先重视了文化的相同与整合。”周厚健在海信重组科龙电器一事首次发表看法时坦言,除了海信的市场打算,在评估收购风险时,企业文化的相近和整合是海信考虑收购科龙的一个条件。

周厚健指出,科龙在创业时期敬业拼搏、尊崇技术、以人为本的文化与海信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在资本辗转腾挪之下,被海信收购前的科龙不曾消停过,但这些文化却依然残留在很多老科龙人身上。

“小企业靠人,大企业靠文化。”周厚健认为文化是海信考虑收购科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能够成功整合科龙的前提。

“我们是做家电的,在这个行业浸染久了,不看商标我们就能认出是谁的产品,不换名片凭交谈就能知道是谁的人。”周厚健认为这就是文化基因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的统一的产物,一个大企业,他一定是企业高层、员工、股东以及社会各界对你的一致认同。也就是说是各方利益的和谐统一,否则不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周厚健曾经比喻企业文化就是煮牛蛙的水,要敏感,才能避免出事。

因此,周厚健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企业文化的塑造。除了技术、产品质量、财务的因素之外,海信能够健康、持续、稳健地发展,原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海信优秀的企业文化。

在大企业里,企业文化是水,水滴石穿。而离开水,企业就会慢慢枯萎。在周厚健看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土壤。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要是一个文化专家。只有把文化融入企业,才有企业辉煌的未来。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