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你越来越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
到商店结账时,不必再排入长长人龙,而是直接用微信扫旁边的二维码结账;口渴想要投贩卖机,不用再伸手掏零钱,只要拿手机直接感应机器就好;有时寻思不到礼物要送什么?最后干脆直接用微信送个红包给朋友。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透过微信支付所完成。
“微信支付”是微信在2013年8月推出的移动支付功能,也是目前除了微信主要的通信功能外,最多人会使用的服务,包含微信红包、微信收钱、微信转账等功能,支持公众号支付、App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刷卡支付四种方式。
微信支付的使用率更在今年有大幅度成长,以2015年中国春晚为例,光是在春节假期,民众透过微信收发红包的次数就有10.1亿次、产值更高达5亿人民币。
如此惊人的成绩,首要关键当然就是微信大量用户的支撑。目前,微信在全球已有近10亿名用户,月活跃用户达6亿人,每日有5.7亿名用户登入。但上线近两年,为什么却特别在今年度有爆发性的成长?
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总经理吴毅,便在今年的腾讯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解析微信支付是如何渗透到民众的生活当中。
成功关键一:极强的社交感
吴毅提到,“社交关系链”其实是带动微信支付的一大推力。腾讯红包在今年上半年达到四次高峰,第一次是除夕时的10.1亿次收发量、5亿人民币产值,原本预期这么庞大的记录很难再被打破,没想到在半年后的七夕,红包数又突破至14亿次;第三次则是中秋节,红包数达到22亿次。
另外,第四次高峰却是一个看来平凡、却也不平凡的日子“5月20日”,许多人在这天发出了与“520”数字相关的红包金额,以表达爱意。
吴毅说,这显示大家的使用行为已延伸至日常生活,微信红包已然变成社交工具,不再局限于特殊节日。特别有趣的是,5月20日后竟获得很多用户反应,询问能否删除当天发送红包的记录?后来团队也顺从民意在一个月内把这个功能补上了。
成功关键二:让付钱就像传信息一样简单
第二点,就是让你付钱就跟传信息一样简单。微信在去年8月推出微信转账功能,让好友间可以相互传送金钱,如今已发展成微信支付中仅次于微信红包的第二大应用。
“我们是在建立社交中的交易闭环。”吴毅说明。微信转账是有交易背景的社交,越来越多用户习惯把钱转给亲朋好友,就像说一句话这么容易,让用户在付款时,不用跳脱出原先的聊天场景。
成功关键三:为商家创造O2O价值
第三点,则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吴毅说明,腾讯在去年8月发布“微信支付智慧生活”战略,全力帮助商家发展O2O解决方案。
首先,透过微信公众号,增加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连接,商家能够快速的利用公众号推播行销信息、甚至提供服务。再来,则是透过线下的支付,让用户能轻易的完成交易手续。吴毅表示,与传统支付相比,民众付完款就是交易的结束。但在移动支付中,付完款才是连接的开始,这也是传统行业发展O2O的利基点。
“让传统行业具备互联网的能力,这就是O2O。”至于是什么吸引商家选择用微信做O2O生意?关键在于微信拥有大量的用户优势,走进门市的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消费者都是微信的用户,商家可以透过微信支付,更了解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更能在消费者走出店面后,持续接触消费者。而现在已有近20万家线下商家支持微信支付。
吴毅认为,现在的微信,早已经不再仅是聊天工具,而是成为用户的移动ID,实践了“人联网”的概念。目前,已经有2亿的微信用户已经绑定银行卡,且绝大部份的人都是在今年春节后加入,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微信活跃用户,已经有使用微信支付的能力,“我们最大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取代现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