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391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率为26.39%。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迅猛增长的背后,是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的加速普及,究竟2016年的移动支付趋势如何呢?

图表 2014-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一、移动支付挺进乡镇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功能升级,以及4G网络在中国各地区全方位的普及,我国超7.3亿城镇人口和超6.3亿农村人口将陆续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类似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行业也势必会在呈现出从一二三四线城市逐渐辐射到乡镇村的过程。
现在主流的移动支付参与者已经将渠道下沉列为未来主要的展业方向之一,预计未来移动支付行业在我国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渗透率将会更快速的增长。
二、移动支付场景增多
扫码支付将比NFC更早在线下市场蔓延。而苹果、三星等通讯设备制造商也会在明年先后进入中国移动支付领域,NFC近场支付也将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有理由预期,不远的未来,移动支付将逐步发展成可以替代银行卡、现金的支付工具。
三、移动支付小额高频化
2015年春节,“抢红包”不仅登陆了直播7亿收视率的央视春晚,还成为了春晚观众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标志着“抢红包”背后的移动支付完成了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
通过抢红包众多用户“初识”和“初试”了移动支付,而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平台再趁热打铁地开展培养小额高频消费习惯的营销活动时,就能真正将这部分用户培养成有效用户。
四、平台开放成趋势
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智能POS运营服务商将联合产业链其他成员,共同打造并维护一个开放的支付生态系统。移动支付的开放,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将会不断涌现,更多的力量会注入移动支付市场。
五、支付标准统一趋势
统一技术标准能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物理基础,有利于营造产业链开放、合作局面,推动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促进业务拓展、产品创新和国际接轨。反之,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移动支付市场比较混乱,支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无从保障。
2015年中国银联首次成为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的轮值主席,必将积极参与EMV标准的共同开发与实施,使国内芯片卡和移动支付的技术规范与国际标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