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和银联双双开始宣布在宏观上对市场进行严厉整肃,宣布推出支付标记化和二维码支付来升级取代原有落后的传统技术。此举可以看出监管层对此次支付技术革命的坚定和决心,将从源头上控制好信息泄露和欺诈交易风险问题,对于支付交易验证强度低、支付敏感信息泄露等违规行为,会从严处罚。
这两项技术监管方采取统一纳入监管视线,将卡友的资金安全奉以实质性的保障:
一:支付标记化(Token)
利用数值标记替代真实信息的技术手段将银行卡账号、第三方账号和验证码类敏感信息全部通过特定数值来标记,而支付标记化的过程是完全独立的系统来集中处理,在整个支付的流程中所有参与方只是接受标记的接收工作,而不参与标记的生成、管理和提取等核心工作,其他参与方也只是接收信号,除非攻破这个系统本身,否则很难再获得个人信息,这么一来可以有效的在源头上控制风险。可以等同于一个支付大数据的授权控制系统,标记作为经过认证、签名并赋予有效期的支付凭证进行支付应用。
二、二维码支付
在日常消费的时候用户早已体验过这项技术,拥有安全便利不可复制性,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处理的前提下,消除了商户乃至收单机构的敏感信息,持持卡人的卡号,有效期等信息都不会再出现了,保护工作力度大大提高。它兼容了个人身份与设备信息验证、支付信息附加验证、风险等级评估等功能进行交易合法性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够有效降低欺诈交易的发生概率。

这些技术的推出将大大改善日趋进步的移动支付市场,要想全面在收单市场应用的话改造量十分的大,基本是将当下所有数据交互接口全部改造,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暂时不能预料,不过,能知道的是未来的成千上万的违规终端都会在这次更新中全面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