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央行在《指导意见》中表示:鼓励收单为商户提供
“聚合支付”服务,鼓励收单机构创新,持续改善商户支付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
“移动支付”走了,“聚合支付”来了
“移动支付”概念已并不陌生,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似乎铸造了“天然垄断”的坚实壁垒,而在2016年之后,“聚合支付”成为互联网支付领域的一大热点。从政策面看到央行对聚合支付的认可,明确鼓励聚合支付,并给出了合规发展的方向;从市场面发现线上线下越来越多的交易场景正在使用聚合支付来完成收银结算,聚合支付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在笔者看来,“聚合支付”并非仅仅整合多种支付方式,而是意味着整个支付业态产业的升级,笔者认为“聚合支付”的路径演进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支付类产品的聚合
一是聚合支付方式,整合银行卡收单、支付宝、微信、京东、百度、QQ等多种支付渠道;二是聚合应用场景,形成二维码、POS机、扫码枪、台卡的一站式聚合;三是聚合资金对账,实现多种支付方式一笔到账,即时对账,统一查账;四是聚合增值业务,融合支付业务上下游,提供商户贷款、信用卡申请、消费分期、代客理财、会员管理、会员营销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多角度市场的渗透
移动支付虽然已在一二线城市杀成一篇血海,但在三四线市县和乡村却普遍空白,简单的微信、支付宝收付款已不能满足有更多想法的B端商户需求,聚合支付可以互联网思维重新打通地市县市场,通过支付作为流量入口,培育用户沉淀数据,继而提供SaaS工具、对账结算工具等增值服务,最后通过资管产品、金融服务等进行转化。
三,需求类机构的对接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育,用户习惯逐步养成,市场预期日益明显,银行、电商、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等机构蜂拥而入,业态的丰富带来需求的多元,需要不同的支付接口和业务逻辑组合来实现。而聚合支付作为最有效,入口价值极高的支付生态,在此形势下,聚合支付可与致力于打造生态的机构平台合作,以专业能力弥补其交易闭环的短板。
进攻三四线城市,做大聚合支付蛋糕
错过移动支付红利的后来者们,押宝“聚合支付”成为新的希望。扫码吧以“聚合支付”收银二维码作为市场切入口,已在广州、河南、河北、海口、佛山等多个城市建立运营中心,并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市场,在每一波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来临之前,打好基础,抢滩每一块市场,做大做强二维码支付的蛋糕。
“用极低的成本来拓展流量,这是广大商家迫切想要的”,正在经历互联网转型的B端传统线下商户的聚合支付需求日益旺盛。支付作为一切交易的咽喉,商家对支付的需求属于刚需,随着人们不带现金出门,不带钱包出门的习惯从一二线城市慢慢普及到各市县,消费者使用手机付款的需求也逐渐提升。用最低的市场推广预算,给商户提供低成本,低费率,高频使用的收款产品,是真正解决商家收款痛点的当今之急。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密度不广,人工推广成本不高,二维码维护成本低,几乎没有机具损耗维修的售后,台卡等收款场景易于接受,而手续费低更是深得小微商户的喜好和热捧。二维码支付在2016年聚合支付深耕一二线市场时,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移动支付渠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从移动支付端口源源不断获取流量;又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实力银行战略合作,保证商家资金安全,全权委托银行管理资金,保证合规性。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聚合支付市场抢夺大战一触即发。据统计,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共发生257.1亿笔,移动支付金额就已破157万亿元;而未来三年内,通过聚合支付沉淀的B端商户、C端用户都将带来多重赢利,而用户群体增长,应用场景覆盖全面,将更多带来消费金融,广告收入等丰厚的增值服务。时势正当时,速度是决胜未来谁是老大,谁是跟随者。
改变,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发生。当有一天,我们因不带现金出门,忐忑不安的心消失殆尽的时候,一回神,发现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了。跟上!是我们不被社会淘汰的唯一选择!
支付宝说,五年内让现金消失。笔者觉得,三年足矣。
聚合支付不是一阵风,而是真正落地并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交易场景的支付方式。
至于,这个时代变革的角色里,你充当的是被动接受者,还是主动改变者,决定权在每一个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