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自动识别设备 »

人脸识别取款机亮相金博会 “刷脸”支付时代真的来了?

发布日期:2018-11-26  中国POS机网  来源:齐鲁晚报网
核心提示提前绑定好银行卡账号,只要在机器前刷刷脸,连手机也不用带就能完成支付。23日开幕的山东金博会上,银联展位的人脸识别支付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指纹、刷脸等生物支付手段从想法试水到成为支付主流,只用了区区几年
提前绑定好银行卡账号,只要在机器前刷刷脸,连手机也不用带就能完成支付。23日开幕的山东金博会上,银联展位的“人脸识别”支付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指纹、刷脸等生物支付手段从想法试水到成为支付主流,只用了区区几年时间。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生物支付在个人隐私和支付安全等方面,也有不少争议的声音。
8-1
六成“双11”支付
通过指纹和刷脸完成
“双11”的凌晨可以说是全年支付最集中的时刻。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互联网巨头们的支付系统,一定要经得起稳定性的考验。
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指纹和刷脸支付今年首次成为“双11”主流,通过生物信息完成支付的占比高达60.3%,相当于每10笔支付就有6笔是通过指纹、人脸等完成的,这标志着生物识别正逐渐替代密码支付成为一大支付趋势。
“生物支付”将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等)作为客户身份信息,再与其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账户相关联,理论上具有随身性、唯一性、安全性的特点。2015年,支付宝首次将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支付用于“双11”,并显著缩短了支付时间——消费者输入6位密码平均需要3秒,而指纹支付则只需1秒。
高速的科技迭代,推动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推进,从刷脸支付的应用上可见一斑。2013年的愚人节,支付宝官方微博对外发布了一个名为“空付”的宣传片,短片中消费者对着镜头摆个鬼脸,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支付成功”。
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举起手机,通过支付宝“扫脸”支付,购买了一款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这是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的首个产品雏形,也让两年前的那个玩笑成了真。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能达到超过99%的识别率。
又过了两年,2017年9月,支付宝在肯德基餐厅实现刷脸支付的全球首次正式商用。
作为“支付国家队”的银联,在生物支付领域也没有掉队。与银行共同推出的“人脸支付”正在逐步实现商用,持卡人在微信公众号预先绑定头像信息与支付账户信息,在终端机器前扫扫脸,便能自动识别出关联账户实现“无感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使客户摆脱了移动支付场景对于手机的依赖,不带手机也能刷脸完成支付。
刷脸支付也有漏洞
双胞胎没办法识别
“双11”支付高峰倒逼出的生物支付缩短了消费者的支付时间,提升了购物体验。但是,支付行为毕竟与用户资金直接相关,这对支付环境的安全性、识别技术的准确率、相应时间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证安全性是支付手段创新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生物支付在这方面并不能让人完全放心。央视“3·15”晚会曾曝光过人脸识别在技术上的漏洞。主持人仅凭现场观众的一张照片,经过技术处理,就快速生成了与观众本人一模一样的3D人脸模型;主持人套上观众的3D脸模,对准手机摄像头,按照APP指示依次完成眨眼、转头、微笑等动作,成功骗过系统,顺利完成了活体检测认证。
为蚂蚁金服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支持的厂家负责人曾表示,人脸识别并不是万能的,比如一对长得很像的双胞胎,或是整容前后判若两人,身边的亲人都无法识别出来,那么人脸识别技术也很难奏效。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时,支付机构往往会采取双因子的方式增加准确性,比如加一层指纹或者密码验证;或者引入保险机构,对误刷产生的客户损失进行赔偿。
未来生物识别技术
将与AI深层次结合
从保证准确性的角度来说,无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哪种生物识别技术在今后成为主流,都必然会和人工智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结合。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弥补劣势、放大优势。以人脸识别举例,人工智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用户戴眼镜或者改变发型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去降低错误率,实现精准识别双胞胎的细小差异。
虽然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看,暂时还未出现消费者使用生物支付发生资金损失的事件,但生物支付技术在推广时还面临着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面对这个问题,在研发推广刷脸支付时,支付机构也有所考虑,人脸识别技术使用了特有的“脱敏”技术,在后台将照片模糊处理成肉眼无法识别、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图像,从而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不过,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要大量搜集诸如面部特征、指纹、虹膜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关系到老百姓的个人隐私,这些数据是否该交由支付机构存储?未来的数据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这些商业伦理问题也不能回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