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自动识别设备 »

刷脸支付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将来或许形影不离

发布日期:2019-09-19  中国POS机网  来源:刷脸的时代
核心提示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到如今,刷脸支付成为了新的趋势。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在这个新战场展开了激烈角逐。如今,扫码支付仍然是最主流的支付方式,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刷脸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到如今,刷脸支付成为了新的趋势。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在这个新战场展开了激烈角逐。
如今,扫码支付仍然是最主流的支付方式,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刷脸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效率更高的刷脸支付。
刷脸时代将至
刷脸支付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无论是餐厅、银行、医院还是超市等场景,都随处可见刷脸支付的身影。
近两年来,刷脸支付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在马不停蹄地追赶着扫码支付的脚步,凭借良好的支付体验,受到了年轻群体的追捧。
根据作者的亲身体验,刷脸支付需要经历3个步骤,不到10秒。
第一步:将所购商品放于扫码窗以便机具扫描商品条码;第二步:对准刷脸设备扫描面部,输入绑定的手机号;第三步:支付成功,打印凭条。
以前用户支付时要打开App、点击二维码,扫码完成支付。现在刷脸支付只需要识别人脸和输入手机号,无需输入密码等,节省了许多收银时间。相比二维码、NFC等移动支付手段,“刷脸支付”再一次省去了手机这个介质,在不久的将来,手机或从支付场景中慢慢消失!
刷脸支付安全吗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安全隐私等问题的考虑,对刷脸支付存在一定的顾虑。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对于用户关心的安全性,有关部门正在推进人脸识别领域相关金融标准的制定,以明确在这部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并且,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愈加成熟,支付安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刷脸支付将会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人脸识别在手机解锁、身份验证、支付等方面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主流趋势,目前85%的用户愿意使用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支付。
刷脸支付的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增速达每年20%。
广阔的市场前景,使支付巨头们早已嗅到“刷脸支付”的巨大商机,纷纷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早在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就实现全球首次刷脸支付的商用,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带起了一阵“刷脸潮流”。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100多个城市300多家KFC已经支持刷脸支付。
今年4月,蚂蚁金服正式推出了支付宝新一代刷脸支付产品“蜻蜓2代”,为商户提高收银效率的同时,也会商户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作为支付宝的老对手,微信支付也不甘示弱,加速刷脸支付在全国的落地,刷脸支付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019年3月,微信发布刷脸支付设备“青蛙”。微信刷脸支付已经在全国几百家商户落地,尤其是一二线的商超,例如家乐福、步步高、天虹、百佳、潍坊百货、利群超市等。
有别于微信和支付宝,中国银联在央行的指导下,也在做自己的刷脸设备。央行要求,刷脸支付也需要输入PIN码,这里人脸更像银行卡号,这样的做法更安全,类比起来更像pos机的用法。
去年12月,中国银联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上线刷脸支付服务。只需在云闪付APP上注册并开通“刷脸支付”服务,选择一张银联卡作为默认支付卡,就可以直接“刷脸”完成支付。
三巨头齐发力刷脸支付领域,也使“刷脸支付”成为支付行业的热词。
刷脸支付的挑战
在刷脸技术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商家与店铺应用了刷脸设备。对此,刷脸支付领域的专家表示。刷脸支付多应用于特定支付场景,例如:景区、火车站或机场等;可以预见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刷脸支付并不会像扫码支付一样成为主流,目前只是作为移动支付的一个补充。
一般来说,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与人类生命相伴而生,不随个人主观意愿而发生变化,难以针对不同业务、渠道、场景等进行安全隔离。与刷脸支付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生物信息如何保证安全?“目前,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这些生物信息很有可能被不法商贩卖到黑市去牟利;如果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后,也有可能被卖到其他有需求的公司。”上述业内专家有些忧心地表示。
此前,公安机关会同北京网络行业协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单位发布了《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下称《指南》),对个人信息保护予以规范。《指南》对互联网公司如何采集、保存、应用、转让、公开披露个人信息进行了具体规定。尤其对终身无法改变的人脸、声纹等个人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保护进行了约束。
目前人脸识别领域,需要监管加强顶层设计与规范引导,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制定出台适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加强生物特征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