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中,一群小学生正围着一个丰巢快递柜,其中一名小男孩用手里的打印照片对着快递柜一扫,就完成了人脸识别。听上去高精尖的人脸识别,居然被一群小学生给破解了?对此,丰巢回应称,该“刷脸”应用为试运营版本,已第一时间下线。

日常生活中,刷脸应用日渐增多,像这样的漏洞,还会有吗?在重庆的一些小区,记者发现了可以进行人脸识别的储物柜随机进行了实验。通过刷脸,记者将话筒放进储物箱,然后寻找了一位市民参与体验。
记者:您觉得用照片能把这箱子打开吗?
重庆市民 刘先生:不能。
记者:为什么?

重庆市民 刘先生:因为我觉得这个是静态的图片,那个需要人体动的这种,才能识别打开。
记者:好,那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
重庆市民 刘先生:唉,这还能打开呀。

听上去高大上的人脸识别,分分钟破功,在一张照片面前败下阵来,安全问题,令人忧虑。
中科云从人脸识别专家 夏祥红:只能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用的还是比较初级,就是说没有设置高等级的安全防范措施。

专家介绍,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基于2D人脸图像和3D人脸图像。这些储物柜之所以能够被照片轻易破解,原因在于,它们采集人脸的时候,都是通过2D摄像头采集的平面成像,也就相当于一张照片,即使算法和软件再先进,安全级别终究不够高。
“刷脸”日渐普及 安全性如何跟上
如今“刷脸”的应用已经遍布各个场景,刷脸支付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但当人脸识别屡屡被照片破解,刷脸支付的安全性也不由得让人担心起来。

在重庆市内一些店铺,已经有商家开始尝鲜“刷脸支付”。顾客无需掏出手机,就能实现交易。不过,目前,考虑到安全支持刷脸付款的商家并不多
顾客:不像以前那样还要带手机,指纹支付这些,还要确认,比以前方便多了。
商家:基本上年轻人,速度比较快就是。

在重庆国博中心的一家无人超市里,据说买东西最快只需要10秒,靠的就是人脸识别,记者在这里用一张照片对准摄像头,试图实现刷脸付款,却没能成功。
17闪店市场总监 廖振宇:我们的人脸识别是通过了活体检测的程序,摄像头是双目摄像头,是能够动态监测,如果不是本人,是一张静态的图片,是不能够检测成功的。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支付手段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财产安全,因此,他们在“刷脸”的基础上还叠加了其他认证方式。

中科云从人脸识别专家 夏祥红:当前虽然说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发展了有几年,技术也比较成熟了,但当前阶段的话,还是不太适合以人脸作为唯一的交易密码,来作为支付验证工具,要通过一些其他的辅助验证手段,比如加密码等等一些形式 。

目前,人脸识别领域相关金融标准并未出台。人脸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也并不明确。专家认为,随着刷脸支付的发展,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