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起办公室里都是长时间固定的工作人员,工地、矿区或大型活动里的工作人员流动性更大,因此使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识别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某建筑工地里,一名工人在进入工地区域的门前站定,在连接人脸识别设备的闸机前刷脸考勤,人脸识别设备就能识别并显示他的姓名信息。身份验证成功后,人脸识别闸机自动打开,工人就能完成刷脸考勤,进入工地。
在某学校大门口,一名老师在进入校门前稍加站定,在连接人脸识别设备的闸机前刷脸识别,人脸识别设备就能识别成功并成功开启闸门。身份验证成功后,人脸识别闸机自动打开学校老师就能完成刷脸进入校园。

去年,住建部出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要求建筑工地工人进行实名制信息登记。通过刷脸考勤,这些考勤信息都可以录入市人社部门的“劳动通”平台,工地可根据每个工人刷脸考勤的信息进行工资结算、工作时长计算等,保证建筑工人工资的及时和准确发放,也能防止以往冒刷卡、代刷卡等情况。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绑定,一方面便于建筑公司的管理,以防外来人士进入工地,造成财产失窃;一方面也能保证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考勤信息电子化上传到共同平台,作为工作时间凭据。

据统计,单单在我国镇江市,就有266个在建项目使用刷脸考勤,规范建筑工地劳资核算和管理,通过专业银行账户代发工资2亿3374万元,惠及37830名建筑从业人员。
不仅是建筑工地,在山东的滨湖煤矿的入井人员也开始使用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这种混合身份识别方式。矿工在进入智能化矿灯房前,在身份识别设备前一刷脸,就能自动通过人脸和虹膜识别,验证入井人员身份,并用语音报出人员姓名,提醒入井人员领取矿灯。这些人脸识别设备可以记录工人的出入井、取灯还灯时间,实现矿井作业的高效安全管理。

在一些大型活动,人员流动大,采用签名考勤、打卡考勤等方式都容易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近日,广东中山市就成为全省首个在志愿服务考勤打卡中引入“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以往,志愿者需要通过手机扫码进行签到考勤,但有部分志愿者是没有手机的小孩子和老人,这种考勤方式并未能全面覆盖所有志愿者人群。使用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后,2秒就能完成刷脸考勤和刷脸签到,十分便利快捷。据“志愿中山”平台统计,2018年,因信号不好造成扫码考勤失败的总人数有1363人,使用刷脸考勤识别将有助解决这些问题。
人脸识别有助于实现更高效便捷的身份识别功能,也省去了人工逐一核对的时间和麻烦,可为城市建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