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子支付的依赖,不仅促进了电子支付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刷脸支付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目之所及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刷脸支付是否安全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对刷脸支付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人脸识别技术需要采集人脸特征信息,采集的人脸特征信息能否得到安全的保护,是否会被滥用?二是,人脸识别技术靠不靠谱?别人能不能刷走我的钱?面对人们对刷脸支付安全性的担忧,支付宝、微信紧急发声,表示绝对不会出现人脸信息滥用的情况、也绝对不会出现换脸软件突破人脸识别的情况,刷脸支付是安全的。

图片来源:股城网
但最新报道称,17万人脸数据被卖,这个消息出来之后继小学生用照片打开丰巢之后再度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据了解,网上有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数量约17万条。在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中可以看到,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此外,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安全的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存在漏洞、数据安全问题,但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仍旧可期,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得以解决。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刷脸商用化离不开法治的扶杖。经验表明,相当数量互联网企业并未如其所宣称的那样,把保护用户隐私放在重要位置。人脸数据是“活体数据”,一旦被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不仅会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与人格权利,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
目前,出台人脸识别技术的行业伦理、法律规范与监管标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人脸识别技术方便了各行各业,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因安全风险而对其避而远之,实乃因噎废食。相信有了政府监管“看得见的手”,有了互联网企业自律“看不见的手”,人脸识别技术就能更好的走进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