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的应用几乎已经涵盖到了各行各业,包括医疗卡都与人脸识别技术挂上了钩。
就在近日召开的医保信息系统“刷脸”支付试点工作启动会上,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将在 2021年1月1日全面启用就医电子凭证并同步实现“脱卡结算”和云迁移工作。
会上,市医疗保障局网信办从建设背景、工作原则、业务流程、职能分工和时间计划等方面,对医保信息系统“刷脸”支付试点工作方案做了介绍。试点医院对方案进行研讨深化,现场共有友谊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三家试点医疗机构参加会议。

北京市拟在 2021年1月1日全面启用就医电子凭证并同步实现“脱卡结算”和云迁移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拓展便民应用,还将全面启动“刷脸”支付。
为了确保本次改革的顺利完成,希望各方能够加强联动,深化研讨,全力开展信息化系统改造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升参保患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即使不带医保卡,也可以看病了。就诊患者只需用手机绑定自己的医保卡,再用支付宝在线激活、扫脸认证、密码设置,轻松绑定了自己的医保电子凭证,整个过程不超过2分钟。
之后,通过扫描医保二维码,就可以在挂号窗口顺利完成挂号、付费,并拿到了医院通过医保电子凭证产生的发票。

早在2016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已经实现了人脸识别医保支付。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全国首推“人脸识别”医保支付,患者在家里也能完成看病缴费,就医流程安全、快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少医疗机构纷纷尝试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善就医流程和患者就医体验。与此同时,医保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现实。
全国其他省市已有医疗机构都在使用“人脸识别医保在线支付医院项目”。在这些医院,患者看病不需要在窗口排长队,不用带医保卡,只要用手机刷下脸,系统就会主动识别其身份,随时随地都能完成缴费。

目前,病用现金消费的比例已经降到了40%以下,大约60%以上的市民采取各种在线的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宝、APP以及自助机挂号看病,医保网上支付为患者减少了排队时间,医院人工收费窗口及成本也进一步得到了缩减。
医保在线支付,只有首次身份验证时需要将银行卡绑定和人脸识别验证,证明绑定医保卡的人是持卡本人。绑定成功后,下一次再付费就不需要再“刷脸”,直接进入支付页面,通过动态的手机短信验证码同时完成医保和自费两部分的费用缴纳。
今后,一些慢性病或者残疾、瘫痪在床的医保患者来说,可以在家通过网络医院问诊,电子处方开具后,可以直接完成医保费用的缴纳,实现了医保患者网上就诊,药品在线购买等等,实在是方便而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