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成石生产的混料与布料两个工序中,利用其具有的扩展和相辅条件,采用逐层细分和线条组成的做法,可较便利地仿制出树木或砂岩纹理,我们以生产用白水泥为基本粘合剂的黄木纹砂岩产品为例,简单介绍其工艺过程如下:基料采用白色、浅黄色、浅灰色、紫色大理石和河沙,将其分别破碎为0—1. 2mm粒径的细颗粒;用白水泥、增强剂和水为粘合剂,配以相应色彩的颜料同六种基料分别混合成六种色彩的松散状混合料,将具有两个锥形漏料口和振动器的组合漏斗器具,依次并循环地装入六色混合料于漏斗器具,以流沙形式沆制成圆锥体形状而进行其分层次的漏料堆制;在漏斗器具两侧的喷水器具随着漏料的进行而持续用水对锥形面进行喷淋;在漏制的各锥形体以相错与重复方式堆满模箱后,而后进行抽真空和振动压实的成型工序。用预制纹理工艺布料而成型的方形料,在其翻转900锯切而成的板面上,可仿制出包括树木年轮在内的树木断面的近似纹理。详见石材网。
采用不饱和树脂和同一色彩、但为不同粒径的石粒配制其以石粒排列显示纹理的做法是:采用0~6mm和O~1mm两种粒径的同一色彩的石粒,分别同钙粉、颜料和7~8.5%的树脂等进行混合;将两种散状混合料经组合漏斗器具,依次并循环地进行锥体布料,而后整体压制出可由石粒排列成条纹的立方体。如果是采用单一色彩的混合料,并在持续的漏料过程中对其锥体形表面喷涂相色彩的颜料,亦可配制成条纹更细密的纹理。例如,采用O - 1mm粒径的重量比共为70~80%的白色和松香黄石料,6~8.5%的树脂和钙粉及黄颜料等,快速搅拌成散状混合料,将具有2~4个漏口的组合漏斗器具沿一定曲线往复移动,持续加入漏斗器具的混合料随此流制成一定的延长锥形体;在组合漏斗的移动过程中,用两只喷漆用的器具将白色液态颜料对其锥形体斜面进行喷涂;经多次重复过程完成此白色条纹的米黄基色的布料过程。如果用筛网细密地铺洒白色粉状颜料和钙粉,也可利用锥形体布料过程形成白色的曲线状的纹路,其花色效果可较现行的西班牙米黄板材更胜一等。详见石材网。
树脂质与水泥质混合料复合配制的做法是:采用微晶的石料、6~996的不饱和树脂、5-12%重量比的300网目的熟石灰粉和颜料等搅拌成第一种混合料,采用0~2. Smm粒径的石料、12%~20%的白水泥和2%~5%的工业洒精等搅拌成第二种散状混合料;两种混合料经组合漏斗器具依次并循环地漏制成锥形体,并以其交错方式布满模箱。这种用二种粘合剂的混合料以层次相间而复合的方形料块,可在其树脂自然发热固化后,再浸水或在锯切时淋水进行水泥质的二次固化。该复合型板材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七、结论
在碎石与粘合剂由零散向整体的组合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可以人为变化和艺术性加工的条件,使得人造石板材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性。采用的石料滚圆工艺是体现一种近圆与自然的做法;预制型体是利用近似立体性的卷制方式使其形成纹理并具动感的预成型做法;双层复合是水泥基体成板后再制作表面的二次合成的做法;复合玻璃是将难以锯磨的硅质材料转由高温合成,并作为配合件的做法;合成预制纹理工艺是仿树木纹理的做法。所述的五种合成工艺,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石材、树脂、水泥、玻璃和其它有光泽的石料的融洽组合,并在此源于自然而胜予自然的合成中呈现和谐、流畅和包容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