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去年开始,手机支付就从来不缺“赞”,“手机钱包”取代实体钱包支付的势头日趋明显,在当下的中国银行业,各家银行正将NFC近场支付当作竞争的主战常近日兴业银行便携手中国联通联推出NFC“手机钱包”业务,即可在全国各类消费场所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POS机具上使用,消费者只需将开通“手机钱包”功能的手机靠近“闪付”感应区域一刷即可。
艾瑞的专家预计,随着手机的中央处理器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以及移动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支付更将成为大趋势。
手机钱包兴起 移动支付享盛宴
近日,央行公布2014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业务金额接近4万亿元。电子支付在业务笔数和支付金额上,同比分别增长25.92%和34.60%。其中,移动支付的增长最为迅猛,在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业务6.59亿笔,金额3.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0%和255.37%。
从2013年年中“余额宝”超级吸储能力,到过年时节微信派送全民福利——“抢红包”大欢乐,移动金融、移动支付越来越接地气。凭借支付方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着实让全民乐了一把。短短一年多时间,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移动端支付蓬勃发展。
以兴业为例,除闪付功能外,该行“手机钱包”还提供“手机钱包”充值、查询明细、ATM取款、银行卡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使手机成为集通讯上网、日常消费支付、银行卡管理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服务平台。
在市民十分关注的安全性方面,据来自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的刘经理介绍,一般而言,银行推出的“手机钱包”设计了多重安全机制:一是使用支持SWP协议的SIM卡,这是一种高安全性智能芯片卡;二是“手机钱包”客户端通过实名制号码绑定、密码控制等策略保证通讯访问安全;三是交易时需读取SIM卡芯片信息,这是目前业界公认最为安全的支付方式之一。
之前有消息称,中国银联在六一期间投入2亿元力推银联钱包,银联这一平台已接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在内近20家银行,另有近30家银行已完成签约或即将上线,今年年内接入银行有望达到100家。
病毒与黑客 手机支付需面对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的资深专家表示,目前移动支付领域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移动设备容易丢失,在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客户的支付信息、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存在被破译和截取的风险。
专家提醒,手机钱包的资金权限不宜设置得过高,勿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勿乱扫二维码,勿点击不明链接。一旦手机丢失,建议用户尽快向支付服务提供方(支付宝、微信等)挂失,联系通信运营商挂失SIM卡,并向银行挂失并冻结已经绑定的银行卡。
此外,伺机已久的黑客们也抓住这新兴产业的漏洞,将手伸进人们的“移动口袋”里。来自国内几大互联网安全巨头的最新报告显示,手机病毒尤其是针对移动支付的病毒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黑客盗取用户资金和个人信息的手段更隐蔽。
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第一季度,截获手机病毒包数143945个,感染手机病毒用户数达到4318.81万,其中,手机支付类病毒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那么,用户如何判断手机是否中毒呢?丁珂表示,手机中毒之后,一般来说常见症状就是自动重启、自动发送信息、运行速度变慢、耗电等现象。但是其中也会有不法分子将正规的银行类APP进行二次打包供用户下载,或者恶意伪装成社交软件供用户下载。手机管家软件的查杀,一般可以清除这类病毒。但是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普通用户而言,不要误解为安全软件使手机变慢、或者提示重启,这些问题都是手机中毒的表现,而软件给出的提示,实际是在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