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第三方支付发牌5周年,就剩下这三张支付牌照最有价值了

发布日期:2016-10-10  中国POS机网

今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纳入监管五年后面临的最大一波洗牌风潮,这期间从群雄割据到现在的层次分明,二八定律在支付行业得以显现,运营不良、存在问题的小型支付公司被清理出局。 
 
五年内移动支付依托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硬件的快速革新,支付宝、财付通、百度钱包等互联网支付公司开始立足移动端并向传统线下收单进行染指和渗透,而大型的传统收单公司在近几年也进行了智能化移动收银和O2O承接转型,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不会止步于行业竞争和监管整顿。 
 
五年中移动支付一路绝尘,智能pos接力
五年里移动支付借助扫码派和闪付派崛起。随着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未来消费者可以只使用一个移动终端,集成手机、电脑、钱包等多终端,就可以完成购物消费、理财投资、信用查询、消费分期。 
 
与此同时带动智能POS等受理收银终端的起步发展,商户需求不再是单纯的收银记账,而是体系化的用户数据模型所呈现的会员管理、团购、营销等的服务再利用。
 
支付牌照变天价,有价无市 
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袭来,在国家政策跟市场热情的推动下,支付行业发展地位达到高峰,许多电商类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商业体开始分析自有业务叠加支付服务的可行性,从而借“支付”这个最重要的桥梁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支付牌照的发放到2014年达到了近270家机构的最高峰,将零售支付服务推进到一个革命性的新纪元。 
 
虽然央行之后的牌照发放进行严控,但是市场对支付牌照的热情不减,截止2016年4月,以支付牌照获取、支付业务开展为目的的投资兼并多达数十起。从而支付牌照的价值不断攀升,单纯的一张互联网支付牌照价格已炒到三亿,却也是有价无市。 
 
在并购潮中,京东数亿全资收购网银在线、平安集团收购壹卡会和上海捷银、万达集团入股快钱、小米控股捷付睿通等案例数不胜数,梳理中可以看出,这些支付牌照的新股东都是看中了被收购方手中的支付牌照,尤其是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这三张牌照最具价值。 
 
五年后牌照价值逐渐划分两类,鸡腿or鸡肋 
众所周知,支付牌照的业务类型包含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型与受理、网络支付(具体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 
 
按业务经营收益来讲,支付宝、财付通依托互联网支付牌照经营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是其主要营收业务构成;银商、快钱、通联通过银行卡收单牌照经营银行卡收单业务(POS刷卡受理)是其主要营收业务构成。这两块的业务营收也是整个支付行业交易总量的主要构成,所以论赚钱,自然这两个牌照在支付领域是最赚钱的。 
 
移动支付发展迅速,闪付派和扫码派席卷线下,手机成为银行卡片的替代,移动支付牌照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论潜力论增长论数据,移动支付牌照最具潜力和增长的。 
 
讲到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全国获得牌照的企业寥寥,获得省市经营许可的企业只得在许可地域进行经营,由于2号令和预付卡管理办法的约束,对卡片的采购、储值额度加以控制,制约了多用途预付卡的价值和便利性。同时国内预付卡消费大环境的萎缩,营收和成本此消彼长,导致许多预付卡机构难以获得良好的财务运营。再加上目前在发票营改增新的背景下,预付卡将出现进项和出现无法互抵的情况,对企业会造成重大影响。 
 
由于支付行业被曝光的问题机构也多出自多用途预付卡公司,所以预付卡牌照和预付卡发卡业务成为央行监控重点,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牌照价值并没有像互联网支付与收单一样价格飙升,对无法良性经营的企业时刻面临央行的动态监管反而成为烫手山芋。近期跨境通宝对山西一家省份预付卡持牌机构总资产的估价不到四千万,以1800万收购其51%的股份。 
 
固定电话支付随着现在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固话的鸡肋存在,已经基本退出家用电器必需品的名单,其本身服务初衷也是专注于水电煤以及信用卡还款等生活缴费业务,而这些服务均只需手机中装一个移动支付APP所可替代,此牌照已基本退出场景应用的舞台。 
 
而电视支付也在逐渐走电话支付的老路,无论是跨年晚会还是春节与用户的支付互动均通过被移动支付所侵蚀,也就是说电视支付未成功便已经成仁了。 
 
移动支付和智能收单是矛,互联网支付是盾 
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地基,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拥有移动支付牌照前可攻,后可守;无论是开展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通过银行卡收单牌照结合智能POS收银终端,O2O将用户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化,更好的帮助商户进行收银、营销,甚至进一步消费金融和POS贷、征信等业务的延伸。 
 
所以说,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这三张最有价值的全牌照,才能在后牌照时代让商业与金融结合成为可能。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