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进行深一步剖析我们会发现,现在餐饮新业态的转变与2018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提出的“新零售”、京东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提出的“无界零售”的理念,在本质上都是不谋而合的。
都是在印证:基于场景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利用技术工具,通过营销手段拓展更多的场景,让消费者得到更丰富的交互体验,与消费者建立更高频次的链接,依据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偏好的消费者之间所拥有的共性和联系,把一些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要素融合、延伸。
基于此,餐饮行业正在大刀阔斧的向“餐饮新零售”转型,但具体餐饮企业应该如何走入新零售?
对新零售有多年研究,在多次公开场合对新零售进行分析的熊猫星厨创始人、CEO李海鹏表示,未来餐饮品牌的决胜力在于“体验丰富化”、“渠道多样化”和“产品零售化”三方面。

(李海鹏在北京餐饮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上发言)
1、 体验多样化
相关报告显示,现今80后和90后年轻人群在餐饮用户中占比接近7成,而90后正在逐渐超越80后,成为餐饮业消费主体,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观念也在引领餐饮行业的潮流。
随着消费主体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都走上了抢夺年轻消费者的道路。比如,以经营鸡煲为主的“大龙凤”,通过把餐厅融入传统粤剧演出,加上整体的粤剧装修风格,既拓宽了消费群体,又用文化传达了一种新的理念,一天可以达到7次翻台。
还有4年开了440家店的胡桃里,通过“音乐+餐饮+酒吧”的复合生态,一站式的交互体验,被大量的年轻人所追捧。
上述这些转变,无疑都是在用丰富的体验,去传达一种理念,引起消费者共鸣,从而产生更高的业绩。
2、 渠道多样化
传统餐饮的渠道单一,除了堂食,外带并没有太多的方式,但现在却大大不同。外卖的产生,让餐厅的产品有了更多的出口;工业化的普及,利用技术出现的半成品、使得餐厅美食可以进入电商、商超等平台,销售渠道可选择性越来越多,营业额也在呈指数上涨。
例如,在上海的熊猫星厨门店内,有一个销售鲍鱼捞饭的品牌,两个人在店里操作,一天可以卖出1万元,这种销售额已经很是令人吃惊,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依托于熊猫星厨,仅用两周就把设备接入,产品上线,并且美团、饿了么24小时配送。

李海鹏对此也是惊叹:“当时我感觉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餐饮了,这不就是标准零售的产品吗?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做到这么快、这么轻易的去覆盖。同样能做到全程24小时配送覆盖,这是以前餐饮无法想象的。”
依托于供应链平台、共享厨房平台、外卖平台,使原本经营模式被打破,餐饮创业者快速塑造品牌,及时触到到消费者,会是今后餐饮业的一种新套路。
3、 产品零售化
消费升级后,技术、工业、大数据等开始融入餐饮,使得餐饮加速标准化。
有着十年餐饮经验的大林说:“五年前,我们做一款产品的研发需要用一年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两三个月已经可以全国覆盖。现在上游已经很专业,做出了多元化的产品;中游依据技术手段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配比结构,方便统一标准;到了下游,我们不仅可以在自己的门店售卖,还可以做成零售产品推向商超。”
大林说的这种情况绝不是偶然。
在门店内:乐凯撒出售牛油果,松哥售卖湖北莲汁,蚝门九式卖天然蚝肠和特色大米……
而在商超端:霸蛮湖南米粉、小龙坎的方便火锅、井格重庆活动的酸梅汤、金鼎轩的四喜丸子……
曾经这些在后厨的产品,已经可以让零基础的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烹饪出来,汇聚在家庭用餐中。
这其实就是用零售思维进行的产品升级:门店闲时将产品提前预制化,提高忙时出餐速度,甚至在中央厨房做成半成品化,或委托工厂直接食品化,从而提高坪效、人效和时效三个重要指标,从而增加销量。
总结:
李海鹏说:“餐饮新零售不是概念,而是餐饮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年前电商行业发生的变化,将在餐饮行业重演。”
李总的这番话语也应该引起现在的餐饮人沉思,既然餐饮与电商有很多的相同点,为什么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刚需产业,抵不过发展数十年的电商领域,没有诞生一个京东、一个天猫?是生产力不足,还是经营思路没有得到转变?这是值得每一个餐饮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