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其它资讯 »

移动支付战国志:谁将笑到最后

发布日期:2011-07-28  中国POS机网

技术提供商、标准制定者、银行、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各路人马既有自己明确的诉求点,又各有顾忌,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秩序空前混乱。谁能成为终结者?

技术提供商、标准制定者、银行、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各路人马既有自己明确的诉求点,又各有顾忌,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秩序空前混乱。谁能笑到最后?

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电信运营商,无论是最早介入移动支付市场的日本电信大鳄NTT DOCOMO,还是去年由美国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合资成立的ISIS公司,或是正在法国NICE开展迄今为止最大一次NFC试点的欧洲运营商Orange,亦或是全球拥有用户数目最多、正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中国移动,他们对手机及相关生态圈有着巨大掌控力,也涉足一些应用,首当其冲成为移动支付市场上的一个重要阵营。

但同时,他们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过支付业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唯一一个成功范例来自NTT,自2004年联合索尼成立了FELICA NETWORK公司布局移动支付市场以来,目前已有50%以上的日本用户使用带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数目在6000万部以上。

能与电信运营商势均力敌的是信用卡组织和银行这类传统金融机构。他们手中拥有庞大的清算平台,并且在线下支付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以中国银联为例,它拥有全国超过半数的线下pos机。但这类机构对于互联网的商业运作以及手机应用业务并不擅长,在互联网支付、电子商务市场上所占份额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动力缺乏成为该阵营的一大短板。

以PayPal、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在传统银行卡业务建树无多,但却占据了线上支付的大部分市场,对于与此密切关联的移动支付领域,他们的表现异常活跃。PayPal在今年4月收购现场支付公司FigCard,7月又斥资2.4亿美元收购手机支付公司Zong,以此补上了其与运营商、零售商之间的合作空白。而在中国,支付宝自7月起也宣布以二维码技术布局现场移动支付业务。一旦这条产业链打通,第三方支付的集团势力将大举进入手机端。

此外,各地的公交公司也是移动支付市场上一个“狠”角色。由于公交系统是全球范围内开展非接触式智能卡小额支付最成功的环节,仅在中国就有几亿张公交卡在使用。而且,公交公司也都是垄断的,它可以决定与谁合作、不与谁合作。

除了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玩家外,一批新势力正在崛起。

以谷歌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平台供应商因其超强的整合力和对业界的影响力正显示出后发制人的态势。谷歌在2010年年底才对外明确了移动支付战略,在今年5月就迅速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First Data、Sprint和恩智浦公司共同宣布推出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Google Wallet”这一综合支付工具。与其他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势力”相比,谷歌有着“庞大的信息资源、丰富的应用产品线和渗透率极高的用户到达渠道”,乃至支持NFC的Google Nexus S手机,这些都是任何银行、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支付企业很难企及的资源优势。据悉,微软在它明年上市的Windows 8中也将集成NFC协议栈,其策略与谷歌类似。

有类似姿态的还有苹果。苹果的App Store自2008年7月上线起,目前的年收入近24亿美元,更可怕的是,苹果手中有粘性很强的用户端,一旦苹果推出支持现场支付的新一代硬件设备和服务,移动支付市场上必然会为苹果“预留”位置。其他手机厂商,如RIM、三星也正在加快步伐。

除此之外,亚马逊、Facebook也都加入了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亚马逊正在考虑创建基于NFC技术的现场支付体系和服务体系,而Facebook的目标是围绕Facebook Credits虚拟货币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再迂回包抄移动支付市场。

各方都在励精图治,频频上演合纵连横的戏目。究其实质,大家无非在争夺三样东西:一是电子钱包所在的安全芯片到底放在哪?只要能控制这个安全芯片,就扼住了整条产业链的咽喉;二是用户账号,包括各个机构发的卡、电子现金账户等;三是渠道,也就是使用钱包的线上和线下应用通道。

谁能得到这三样东西,谁就能成为移动支付乱世的终结者。其中,经济实力决定了某个阵营能在多大范围内、用多大决心来推广定制终端和改造受理环境;而用户黏性则决定了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支付意愿。

移动支付产业链太过复杂,单一标准的出台恐怕仍难彻底改变现状。各阵营的嬗变和渗透,以及整个移动支付生态体系的优化,绝非单靠标准就能够推进,大家还在等待更好的机会,一个能够重塑新秩序的机会。

谁将终结手机支付乱世

今年6月1日, 采用2.4GHz技术的“手机深圳通”正式发卡,深圳市地铁、公交、部分出租车和便利店超市等小额消费场所都可以直接刷手机消费


(今年6月1日, 采用2.4GHz技术的“手机深圳通”正式发卡,深圳市地铁、公交、部分出租车和便利店超市等小额消费场所都可以直接刷手机消费)

5年前,厦门市民刘江拿着具备NFC(近距离通信)支付功能的诺基亚3220手机,花了多半天时间体验了一把“时尚的手机支付”。他先“刷手机”坐上一辆公交车到了渡口,再“刷手机”坐轮渡上了鼓浪屿,在岛上的一个蛋糕店里,他又“刷手机”买了一个蛋糕。

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批手机现场支付的其中一个试点。刘江所拿的诺基亚3220也是当时全球第一款NFC手机。同期,中国银联、运营商、诺基亚和飞利浦等产业巨头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开展了类似的试点。也正因为这批试点,一时间,国内媒体和产业界掀起了一股“NFC”热,大家开始关注这个在2002年由索尼和恩智浦联合发明的NFC技术产业化进展
试点启示录

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批最早的NFC试点项目没有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总计不到1万部手机,而且商业化运营也未坚持下去。

“当时的设想是把手机放在零售市场上去卖,支持公交的应用,由消费者买单。但最后发现,除了拿手机去坐公交,其他能实现的应用很少,远达不到让用户为此更换手机的程度。”回忆起那批试点,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智能识别事业部资深业务发展经理姜波说,“同时技术支撑平台也不够成熟,有些地方甚至连空中充值也做不了,所以推广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且,整个试点过程中产业链引入的合作方不够,在商业模式、合作层面上达不到一个最佳的合作状态。例如,没有引入运营商的大力参与,没人有能力对手机进行补贴,手机厂商也不愿跟进,最终就没办法商业化地推动下去。”

很快,由银联系主导的另一些试点也无奈地不了了之。2008年1月,中国银联牵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在陆家嘴等上海核心商业区的商铺,如欧尚超市和八佰伴开展了另一个NFC手机支付试点项目,使用的是诺基亚第一款商用NFC手机6131i。不过,这个试点后来也基本停掉了,八佰伴6楼体育专柜的POS机摆放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

“市场上还没有太多这类支付手机。对于商场来说,一年也没有多少人刷,还要专门摆放刷卡设备,最后大家都没有推动的热情。”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文录分析说。

2009年,上海联通与复旦微电子也做了一个NFC试点,这也是2008年底SWP-SIM标准公布后,国内第一个基于这个标准的试点。当时的合作模式是联通提供整个支撑平台,给手机做补贴,放在联通的营业厅去卖。但是,这个试点最终以发放了几百部手机告终。

提出2.4GHz技术方案的国民技术副总经理刘晓宇认为,给2.4GHz一个公平的验证环境,是对消费者和行业负责任的态度。“让市场去检验,让用户去选择”


(提出2.4GHz技术方案的国民技术副总经理刘晓宇认为,给2.4GHz一个公平的验证环境,是对消费者和行业负责任的态度。“让市场去检验,让用户去选择”)

“项目遇到的问题是当时产业链不完善,运营商集采不到手机。”复旦微电子刘以非分析说。当时,这个项目采用了一个广东不知名品牌的低档手机,对用户吸引力差,NFC兼容性也不好。而且,用户为申请这个业务既要跑到运营商的营业厅,又要去银行的营业厅,非常麻烦,体验很差。

“总结起来,NFC应用要真正普及起来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成熟的产业链环境,要形成对NFC技术的切实需求,同时也要拥有基本的受理环境和应用场景。二是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大力合作,不再是追求个体的控制力,而是真正追求共赢。三是技术成熟度。”姜波说,“经历这些年的发展,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产业环境发展得非常迅速,基础架构越来越完善,同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关国际标准已经颁布,众多厂商已经推出各自的NFC芯片、终端应用。相对欠缺的就是产业链各方开放式的合作,这也是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非常成功案例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NFC应用的普及还欠缺火候,其他的移动支付技术是否有更大的成功机会? 2010年,中国移动开始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并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平台,大大提升了该业务的知名度。这项业务采用了2.4GHz的RFID-SIM技术,由芯片厂商国民技术在2006年第一个提出并产品化,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并不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