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自动识别设备 »

刷脸支付:“跑”在监管前面的痛点如何解?

发布日期:2019-10-29  中国POS机网  来源:小马哥
核心提示近日,浙江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科学小队称,他们在一次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父母的货件。该消息经报道后,刷脸的安全性引起广泛讨论。对此,@
近日,浙江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科学小队称,他们在一次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父母的货件。该消息经报道后,“刷脸”的安全性引起广泛讨论。对此,@丰巢智能柜回应称,经核实,因该应用为试运版本,在进行小范围测试。收到部分用户友好反馈,已第一时间下线,完善后有关动态,可关注丰巢公告。然而,有网民据此质疑,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刷脸支付安全吗?

图片来源:网络
无独有偶。有据媒体报道,近期有商家在网络商城上公开兜售“人脸数据”。而当事人表示,不仅对自己的“人脸数据”被出售毫不知情,甚至连自己的面部数据是什么时候被采集的都不清楚。这些数据包括带人脸的位置信息,以及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轮廓信息。报道刊发后,被媒体陆续转载,迅速引发关注,进一步将刷脸支付与人脸信息保护推向风口浪尖。
市场硝烟弥漫 谁将抢占先机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6.1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7.33亿。随着移动支付经历了扫码支付迅速发展之后,生物技术逐渐引入其中,而刷脸支付正是当下风口。据悉,许多店铺已经安装机器,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支付。这就免去了因为手机没电或者没有信号带来的无法扫码支付的麻烦。
面对市场走向,各大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抢占市场,比如,2018年以来,支付宝开发“蜻蜓”,微信开发“微信青蛙”。此外,它们还采用补贴策略,帮助商家建立硬件设施,培养消费者的刷脸支付习惯。9月24日,支付宝宣布将今年4月发布的30亿元市场刷脸支付补贴改为“无上限投入”;此外,坊间有传闻称,微信支付投入百亿元补贴刷脸支付,但是,该金额随后被微信团队否认。
业界有专家表示,从支付行业格局的变化看,此前的线下支付市场,微信作为高黏性社交软件拥有实时在线的特点,在需要使用手机进行扫码付款的情况下,打开频率更高,具有先天优势,也使得微信支付在线下支付的频次上占据优势。但是,在刷脸支付的赛道上,支付宝相对而言最积极,省去手机的步骤,支付宝有望依靠刷脸支付在线下支付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在微信和支付宝两个平台竞争如火如荼的同时,近期,刷脸支付赛道也迎来“国家队”成员。据《北京商报》报道,自2018年底推出刷脸支付试点后,今年,银联刷脸支付业务布局明显提速。据悉,银联刷脸支付目前正在试点营销阶段。在云闪付APP中,刷脸支付这一板块已经悄然在广州、杭州、武汉、宁波、合肥、嘉兴、长沙7个城市陆续上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网络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快速增长,背后是大众支付偏好的转变,网络支付交易规模持续上升,这也是我国网络支付市场发展的写照。对此,业界有声音指出,现在正是比拼用户黏性的时候,银联、支付宝、微信想抢占市场,最重要的是在用户黏性上下功夫。
评价褒贬不一 推广尴尬如何解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有人认为,刷脸支付已是大势所趋,乘上这班“快车”或许能挣到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实践证明,目前,市场对这一支付手段的态度暧昧,刷脸支付在推广中或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刷脸支付
据报道,有商家和消费者表示,刷脸设备利用率较低,体验也没有二维码支付好,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对其推广前景并不看好。北京某数据科技公司总裁对媒体表示,刷脸支付相较于二维码,优势在于去掉了手机这一介质,但介质的缺失,也意味着人脸信息的泄露变得更加容易:“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那对账户的安全也会带来一定风险,所以说个人信息的外泄,是人脸支付可能面临的比较大的风险。”
此外,利用各方“混战”趁机“割韭菜”的也大有人在。10月17日,有人指出,刷脸支付的出现,给一些人带来了新的“商机”,比如拉人头搞加盟收费代理等,而这些手段与传销、微商如出一辙。文章在社交平台刷后,有人担忧,跟上刷脸支付这波风潮,是否有可能遭遇诈骗的风险,沦为“韭菜”?
不论是何种担忧,舆论普遍认为,各类乱象的出现均预示着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当下刷脸支付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有评论指出,许多支付平台之所以推广“刷脸支付”更多还是出于“抢位”的心理,是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刷脸支付当前都更适合作为一个实验性质的支付工具,而缺乏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面对市场的担忧,支付宝团队表示,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也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此外,关于刷脸支付加盟、代理、补贴的乱象,微信方面表示,微信刷脸支付从来没有代理和加盟,更没有代理和加盟政策。对冒用微信支付官方、微信支付服务商名义发展代理,收取代理费、加盟费等行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有人认为,两大平台的承诺,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对刷脸支付的信心。
便捷与安全博弈 风控痛点引聚焦
一方是各家抢占市场的狂热,一方是市场接受态度的保留。未来,刷脸支付的走势究竟是看跌还是看涨?这无疑是一次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博弈。
图象图形学研究专家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安全。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从事相关研究。现在,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用技术手段合成二维、三维照片,轻松欺骗电脑系统,让大家相信,那个并不是“我”的人,就是“我”。这是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即使人脸识别中的活体检测技术,也并非铜墙铁壁般牢靠,一旦被破解,整个面部识别也就形同虚设了。
《经济日报》指出,无论是作为支付方式,还是个人信息储存介质,刷脸支付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以确保信息安全为前提。支付机构在推广熟练支付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确保安全,如严防相关信息泄露,严格审核终端设备持有者,采取二次验证方式,严禁终端设备持有者关闭支付提示音等。监管部门则须强化监管,出台生物信息采集、使用规则和标准,避免支付机构滥用权力,进而提升熟练支付的安全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今年8月,中央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将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借助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利用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实现交易验证。9月,中央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公开表示,人脸识别支付显现应用风险相对可控,基本具备试点应用的条件。但是,人脸属于弱隐私生物特征,信息误用风险比较大,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应提前告知信息使用方式,明确获得客户授权,要充分尊重用户的主观意愿,不得在用户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起交易,不要简单地将人脸特征作为惟一交易验证因素。
不可否认,刷脸支付给支付市场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南方日报》指出,在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妨提醒一下它的坏处,并督促监管机制及时跟进。特别是监管部门,既要鼓励创新,也要保持审慎,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尤其要明确互联网公司的责任,运用好“天价”罚款等手段,督促它们切实保护消费者敏感信息的绝对安全。
当然,消费者也要多留心眼,在个人信息采集、隐私授权等方面要提高警惕,谨防沦为技术滥用和市场不成熟的实验“小白鼠”。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