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卡遭疯狂克隆
传统的磁条银行卡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了。磁条卡虽然使用方便、成本低,却存在安全性低、耐用性差的致命伤。
记者经过走访得知,一张磁条卡的制作成本仅4毛钱左右。一家专门为银行机具提供IC卡兼容改造的科技公司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磁条卡安全性的确不如IC卡芯片卡。“磁条卡的读、写很简单,其原理就像录音磁带一样,只要有读磁条卡信息的设备、写信息的设备,那么磁条卡信息可以随便读写。”
一位侦查过系列银行卡盗刷案的警方人士称,只要带有磁条的卡,比如超市会员卡等,只要通过读卡器读出磁条信息,再通过复制器写入空白磁条,就可以“克隆”一张银行卡。
当记者问及银行卡不是有密码保护吗?这位负责人表示,密码只是交易时才会保护,但是读写磁条卡信息时,是没有任何保护的。也就是说只要磁条卡信息被读写了,再知道你的密码,就可以交易了。而如今网上有很多卖家,公开出售“银行卡复制器”,声称可以复制银行卡。另外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磁条卡的成本只有几毛钱,材料决定了其安全性不高。
IC卡具备多重优势
但成本较高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4500多万张,而我国现有银行卡量高达20多亿张,芯片卡目前仍是“少数派”。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IC卡采用中央处理器(CPU)芯片,技术含量高,能有效防范伪卡交易。从安全技术角度讲,由于传统磁条卡里的信息没有密钥,也就没有任何保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复制。而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卡片的信息被写在芯片里,要读取或写入都要受到密钥的保护,不易被破译。
据了解,金融IC卡是智能卡,通过可运算的芯片和存储在其中的密钥,确保终端与卡片的交互过程中安全真实,而且能保证联机交易信息的安全,几乎不能复制,且可靠性高。IC卡不仅保证联机交易的安全,还可实现安全的脱机使用。所以,IC卡与磁条卡相比,IC卡被盗刷、复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
有专家更是预期到,将来金融IC卡不仅会进入大商场,连菜市场也会覆盖,这样消费者会省去找零钱的麻烦;另一方面,商贩也不会受到假钱的困扰。
但是,之所以推广工作一直艰难推进,是因为在金融IC卡推广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南京一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称,目前一张IC卡的制作成本在12元-15元之间。一家科技公司称,随着IC卡的发展,现在IC卡的成本也有低于10元的。但是比起几毛钱的磁条卡,显然是贵多了。
这个成本究竟应该储户承担还是银行称承担?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是金融IC卡的主要发卡者和受益者,成本应该由银行承担,不应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且金融IC卡的推行对于银行来说是个难得的扩大规模的机会。
多家银行已可开办IC卡
记者采访我省银行时了解到,目前浦发银行、交行、中行、工行等银行均已经可以提供办理金融IC卡。记者还从银行得知,目前各家银行都已经着手都在准备芯片卡的发行和硬件系统的改造升级。
对于磁条卡和IC卡新旧交替的问题,业内人会死认为,在相对长的时期内,两种卡可以并用。据介绍,目前我省绝大多数pos机已成功升级,两种卡都可以刷。目前,正在积极开展ATM机的升级改造工程,力争年底所有ATM机能够正常受理金融IC卡。
此外,在用卡环境方面,芯片卡要受到一些限制。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银行卡受理终端种类较多、数量庞大,有POS机、ATM机、非现金支付终端、电话支付终端等,改造工作需逐步完成。同时,银行人士也提醒储户,“IC卡在安全性方面高于磁条卡,但目前受理环境还未实现全面覆盖,如客户使用单芯片IC卡办理业务,建议事先咨询可否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