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银行卡联网通用存在障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各家银行为了维护本行的客户群及避免存款流失,均对“农村特约商户小额取现业务”受理银行卡的品种做了限制,布放的电话POS仅限于对本系统发放的银行卡受理转账、取现业务,尚未对他行借记卡开放此功能(其它行的借记卡仅有查询功能),如:农行“金穗支付通”机具只受理农行“金穗卡”,邮储行“商易通”支付机具只受理邮储行“绿卡借记卡”,虽然农信社“电话POS”机具可受理有银联标识的他行银行卡,但需按交易金额收费,基本没有客户愿意使用他行卡。
二是符合开办取现业务的特约商户数量不足,制约业务进一步拓展。农村地区尤其在行政村,符合开办小额取现业务的有一定经营实力和规模的特约商户数量较少,主要以便民店、小超市为主,而这些便民店、小超市的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证等证件不够齐全,不能完全符合特约商户的申报条件,可发展的特约商户数量不足。
三是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开办小额现金支取业务的商业零售点营业场所较简易,少数合作商户对POS机交易单据等重要凭证资料保管不严,未建立小额现金支付登记簿或登记信息不完整,容易引发盗抢、银行卡欺诈等事件,加之少数商户缺乏识别假币的基本能力,存在收付假币的风险,一旦发生差错纠纷及风险事故,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业务的正常发展。
四是银行卡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农村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尚未完全实现“卡折合一”,大量的补贴资金仍然通过存折发放与支取。在所调查的县市,由于财政部门要求财政补贴资金原则通过存折发放,涉农金融机构为该县288600个农户全部开立了存折户,而没有相应发放银行卡,银行卡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五是银行卡助农取款工作相关各方利益亟待保护。首先,助农取款服务点利益没有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仅明确了对持卡人的收费标准,并本着 "最大限度让利于收单机构"的原则,对收单机构进行了利益倾斜,至于服务点如何分享利益,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在记者所调查的县市的服务点,单笔取现产生电话费用为0.22元,由服务点自行承担,没有任何利益分成,这严重影响了商户加入服务点的积极性。其次,金融机构布放成本较高。银行卡助农取款点多面广,需要布放的机具数量庞大。如被调查的县就有953个行政村需要布放取款机具,助农取款受理机具布放任务重。而开办助农取款服务需要金融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并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机具购置费用(每台机具大约2000元左右)、人工服务费用以及给予合作商户的补贴等,而其从助农取款服务中取得的直接收益却很少(主要是间接收益,如银行卡沉淀资金、减轻了柜面压力等),加之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涉及多个政府主管部门,且分别发放到不同的卡、折中,支付渠道分散,资金沉淀低,投入产出比较低的现实制约了金融机构开办业务的积极性。如果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服务的积极性必然会逐渐降低。
据此,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助农取款利益补偿机制。商请财政部门根据机具的布放量、服务点的数量等因素对收单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由税务部门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对取款业务量大、服务质量高、风险防控能力强的商户由收单机构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加大“一卡通”业务的推广力度。要协调财政部门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形式和发放渠道,在前期“一折通”业务的基础上,财政补贴全部通过网点遍布城乡的农信社银行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