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人物 »

李东荣: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0-08-09  中国POS机网
金融IC卡是采用IC芯片技术和金融行业标准,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和现金存取等功能应用的金融支付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第一张金融IC卡在法国问世以来,金融IC卡逐步被世人认识,并逐步被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上金融IC卡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与金融创新要求,使用功能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个人金融、社会管理等领域加速深化和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境内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公共服务的小额支付领域尝试运用金融IC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IC卡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金融IC卡的普及应用。公共服务领域由于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国计民生,因而也再一次成为金融IC卡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如何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对安全支付的客观需求,发挥金融支付工具的特殊作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迫切需求,为社会提供安全、快捷和方便的金融支付服务,是摆在金融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支付手段的客观需求,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要求。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领域迫切期盼快捷、便利、安全、经济实用的金融支付工具。

  (一)快速、便捷小额支付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普遍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支付内容明显增多,支付行为极为频繁,而公共服务领域的绝大多数支付需求恰恰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额支付,如支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等费用、一般性的娱乐活动和日常购物消费。现金支付具有携带、找零、存储的不便之处,银行票据一般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小额支付,如超市购物、农贸市场购物等,银行磁条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小额支付需要,但由于其接触式联机交易的特点很难适应越来越多的快捷、多发的小额支付需求,而具备非接触式可以脱机交易优势的金融IC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快速、便捷的小额支付要求,从而适应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要求。

  (二)通用、安全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加快,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对快速、便捷支付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新的支付工具亦不断出现,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社会公共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部门的技术标准不一、安全保障程度不一、管理方式不一等原因,也对现代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因此迫切要求金融部门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通用的支付服务。

  (三)多应用性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拓展需求

  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面对不同内容的支付需求,一致要求支付手段简洁、方便。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各种针对不同行业的支付卡而相互之间不关联的问题,使每个主体需携带多个支付卡,事实上造成了新的不便利,影响了效率。而金融IC卡可以承载多应用的特点,一方面增强了金融机构服务于社会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为社会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整合应用提高效率提供了技术可行的支持。由此,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费用代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公共事业服务以及政府服务项目都对金融IC卡的应用领域拓展,进一步集成涉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的公共事业新需求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二、金融IC卡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探索

  为了推广和普及金融IC卡应用,为社会提供安全、快捷和方便的支付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小额支付服务,我国金融机构经过反复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找到适合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模式。

  (一)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初期探索

  我国银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涉足IC卡,是国内较早使用IC卡技术的一个重要行业。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我国金融行业第一项IC卡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版)》),这为我国金融IC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8年,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各商业银行开始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区进行银行IC卡试点。随后,逐步扩展到天津、福州、杭州、宁波、贵阳、重庆等城市,通过开展电子钱包业务推动银行IC卡应用,部分城市还在医疗、交通和社保行业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当时银行卡业务联网通用程度低的制约,社会对小额支付的认识不够,公共服务领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对金融需求不强,跨行业应用合作不深,加上卡片终端国产化率低以及价格高等原因,试点城市虽投入大量精力,但总体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银行IC卡在国内未能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应用。

  然而,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初步实践对于金融机构认识、了解和学习金融IC卡业务技术标准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逐渐培养了一批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带动了国产卡片终端企业的壮大。《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版)》试点的技术标准、业务设计和安全体系等对于国内其他行业开展IC卡小额支付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成功探索

  2005年3月,人民银行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版)》,该版本参考国际主流标准,兼容行业应用要求,在银行借贷记功能应用之外,自主设计基于借贷记的电子钱包业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业务创新能力。

  自2005年在天津、福州等城市启动“城市一卡通”项目以来,集政府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宁波为全国首个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城市,由该市政府牵头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的市民金融IC卡试点项目最具代表性。

  宁波市民卡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将居民密切相关的民政、劳动、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和交通、公用事业和其他小额支付等商业服务项目整合在一张IC卡上。除具有普通银行卡的借贷记功能外,还可具有银行电子钱包功能,并支持非接触式使用。其中,对于无借贷记功能的纯电子钱包卡,采用了非实名制方式。宁波市民卡依托现有遍及全国的银行卡网络,在进行相应技术改善的基础上进行交易支付和资金清算,卡内账户资金由发卡银行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持卡人在使用银行电子钱包支付时,保持了权益人资金始终在个人账户支付的属性,通过账户圈存或现金缴入方式,向权益人持有的IC卡内预存一定金额,消费额则以预存金额为限。而且不记名电子钱包卡还可以回收利用。简言之,这种一卡多应用较好地体现了“合理、规范、经济、安全、便利”的特点。

  宁波市民卡项目是金融IC卡运用于公共领域的最新探索,也是《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版)》区域性应用的成功实践。其成功经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统一标准”。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市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的结合,明显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并促进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信息产业的升级。该项试点成果对全国各地推广应用金融IC卡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参考作用。

  宁波试点不但验证了金融IC卡标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而且通过实践为人民银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涉及金融IC卡的标准提供了依据。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银行卡卡片规范》、《银行卡POS终端规范》、《银行卡ATM终端规范》和《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等标准,特别是2010年4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金融IC卡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上述试点经验的启示下,目前我国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城市纷纷组织拟定应用金融IC卡改善市政服务的计划和举措,并将其作为改善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实施,总体已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

  三、新形势下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即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公用事业,努力提高公共领域服务水平已经形成社会共识和国家意志,金融支付服务作为基础设施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而金融IC卡兼具标准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广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使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标准性

  标准是产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银行卡产业始终坚持统一标准,包括统一的规范、统一的卡片、统一的系统接口、统一的终端要求、统一的使用方式、统一的清算处理等。标准统一不仅规范和促进了银行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方便了持卡人的认知和使用,金融IC卡作为银行卡的换代产品,继续坚持统一标准、联网通用的原则,将为我国各类支付卡的发行、使用提供统一、规范的金融IC卡标准,为我国个人支付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安全性

  近年来,社会各种商业储值卡发展迅猛,部分行业和企业也发行了形式多样的带有支付功能的电子钱包,这其中也有一些缺乏规范管理的。如资金的收付缺乏有效的监管,甚至出现过卷款走人的事件,由此造成资金所有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对单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