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资讯 »

手机RFID智能卡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发布日期:2012-04-16  中国POS机网

1 引言

  近年来,通信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信网络日益通道化、电信服务日益虚拟化,没有网络的公司通过使用网络通道就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通信服务,传统电信运营商单纯依赖提供简单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获得赢利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纷纷向“信息服务”转型。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了手机,如媒体播放、游戏、照相、导航等,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日益成为了个人的综合娱乐与信息终端。如何拓展手机的功能,使得手机除了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传统通信外,还能够服务于运营商希望切入的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媒体广告等信息化应用,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手机RFID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并开始商用。

  手机RFID技术将RFID芯片内置在手机或手机智能卡(SIM/UIM)中,实现手机功能与RFID功能的集成,用户可刷手机实现金融服务、购物消费、乘车服务、身份认证等诸多应用。由于完全基于手机的RFID技术得不到电信运营商的支持,本文将主要针对集成了RFID射频功能的手机智能卡 (以下称手机RFID智能卡)的实现方案、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2 手机RFID智能卡主流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主流手机RFID智能卡解决方案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两大类,即13.56MHz方案和2.4GHz方案。其中13.56MHz方案又可分为eNFC方案、双界面卡自带天线方案、双界面卡手机定制方案。以下对4种手机RFID智能卡解决方案分别进行说明。

  2.1 eNFC方案


 


  eNFC方案将RF射频天线及射频通信控制功能集成在手机终端,将RFID数据存储及数据处理功能放在手机智能卡,卡与手机之间通过SWP协议通信,实现RFID与手机的集成。

  eNFC方案被3GPP定为国际标准,技术完善。采用行业普遍应用的13.56Mhz频率通信,方便合作类业务的改造实施。但eNFC方案必须更换手机和智能卡,成本较高;且目前支持的手机终端和智能卡产品较少,产业链不够成熟。另外,eNFC的专利集中在国外厂商雅斯拓和恩智浦手中,在国内规模应用eNFC方案可能遭遇专利尴尬。

  2.2 双界面卡手机定制方案
 



  双界面卡手机定制方案在手机智能卡上集成RFID处理芯片,将RFID线圈集成在手机终端上,RFID智能卡通过C4、C8引脚与手机终端的线圈相连,实现近距离通信。此方案采用行业普遍应用的13.56Mhz频率通信,方便合作类业务的改造实施。终端改造仅需实现天线与手机的集成,改造较简单,成本较低。天线集成到终端,提高了刷卡稳定性。缺点是占用了C4,C8触点,和国际标准应用中的大容量卡应用冲突,并且仍然需要对手机终端进行定制。

  2.3 双界面卡自带天线方案
 


  

  本方案在手机智能卡上集成RFID处理芯片,并从智能卡引出RFID线圈进行近距离通信。双界面卡自带天线方案采用在行业普遍应用的 13.56Mhz频率通信,且不需要更换手机,业务实施方便快速。但由于UIM卡带了较大的RFID线圈,用户安装使用不方便,较容易损坏,刷卡稳定性稍差,使用感知较差。同时,也占用了C4,C8触点,和国际标准应用中的大容量卡应用冲突。

  2.4 2.4G全卡方案

  
 


  2.4G全卡方案基于蓝牙通信技术,将蓝牙RF射频芯片集成到手机智能卡中,通过距离控制算法等技术进行现场通信,不需要带天线,也不需要更换手机即可实现手机RFID刷卡功能,业务实施方便快速。2.4G全卡方案除了实现现场刷卡功能外,还可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中距离刷卡应用以及读卡器应用。但由于2.4G频段与国内外金融、交通现场支付标准不兼容,对于合作类应用需要新布POS机具,合作难度大,机具改造成本较高。

  3 手机RFID智能卡行业应用现状

  在国际上,主要以eNFC为标准,但由于需求不旺盛,支持eNFC的手机终端很少,使用eNFC方案进行手机现场刷卡的商用案例很少。日韩手机现场刷卡应用多,但由于其移动终端采用机卡合一模式,不属于手机RFID智能卡应用模式。

  在国内,手机RFID智能卡经过几年的研究、试点,从2010年以来,进入了试商用阶段。手机RFID智能卡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校企一卡通、电子票据三大应用领域。国内运营商的应用情况简述如下:

  3.1 中国移动发展情况

  中国移动对手机RFID智能卡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中移动先后在重庆、湖南、广东等省对13.56M双界面卡方案、 433M SIM方案、2.4G RFIDSIM卡方案进行了多模式的试点。09年4月,确定以2.4GRFID-SIM卡全卡方案作为中移动手机支付的智能卡解决方案。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试商用,发展了超过40多万手机支付用户,包括手机钱包发卡用户超过28万个,企业一卡通用户数超过15万个,世博手机票用户共3万多个。2010年5 月,迫于行业合作的压力,中移动重新考虑其手机RFID智能卡解决方案,不再以2.4G方案为主导,重新考虑13.56MHz方案,但仍在推动2.4G方案成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

  3.2 中国电信发展情况

  中国电信2009年下半年以来发力移动支付业务,开始对手机RFID智能卡进行研究和试点,与中国移动明确一种解决方案不同,中国电信的策略是远期以eNFC为目标,近期以13.56M双界面卡方案为主,选择性的使用2.4G方案,采用多种模式并存的策略进行应用推广。到2010年6月,中国电信的手机RFID智能卡在电信手机支付业务(翼支付)、翼机通、银行联名卡、公交联名卡、行业合作卡等多个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全国约发卡20万张。

  3.3 中国联通发展情况

  中国联通在手机支付方面处于跟随者,其在手机RFID智能卡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应用业内已有的技术进行了少量的业务试点,中国联通的基本态度是以eNFC为目标,并跟踪业内技术发展状态,没有投入太多资源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截止2010年6月, 中国联通发展了几千手机支付试点用户,包括eNFC/SWP卡、2.4G卡、双界面卡多种方案。

  3.4 中国银联发展情况

  中国银联对应用于手机支付的RFID智能卡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银联目前选定13.56MHz为其手机支付的射频工作频率,由于金融机构对手机SIM/UIM卡没有发卡权,因此除了选用双界面卡方案外,中国银联还对SD智能卡、贴膜卡方案进行了试点。

  4 手机RFID智能卡存在的问题

  从2009年开始,借助与手机支付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热潮,国内涌现了诸多模式的手机RFID智能卡种类,其中双界面卡方案以及2.4G全卡方案都在手机RFID智能卡解决方案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并拥有一定的自主专利,可以说国内在手机RFID智能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处于国际前沿,但是由于行业刚刚启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4.1 标准不统一

  标准不统一首先表现在工作频率不统一,目前,主流的射频工作频率有13.56MHz和 2.4GHz两个射频工作频率, 13.56MHz频率目前在非手机RFID领域被诸多行业广泛的使用,但手机RFID智能卡如果采用13.56MHz频率,必须解决大天线问题。天线由卡片自带,用户感知较差、稳定性差;天线置于手机终端,则必须对手机终端进行定制,开发周期长,短期难以规模商用。2.4GH在频率由于是超高频,穿透性好,不需要大天线,可以完全在一张智能卡内集成RFID功能,由于不需要手机终端配合,用户感知好,具备快速规模推广的条件。工作频率之争由来已久,工作频率的选择直接影响业务模式、商务模式和产业链合作关系,该问题非常复杂。

  标准不统一还表现在接口与协议不统一,手机RFID应用包括了卡片与终端(手机终端与POS终端)域、通信网络域、交易处理域等多个领域,各领域之间目前没有统一的接口定义和交互协议标准,导致各机构开发的手机RFID智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